生活里,焦虑情绪很常见,像考试、工作截止日前的紧张。但当焦虑持续且过度,严重影响生活,就可能是焦虑症。它究竟是什么病,又是怎么产生的呢?下面一起来了解。
焦虑症是什么病
焦虑症是常见精神障碍,主要表现为过度、持续的焦虑与恐惧。患者常莫名紧张,好像大祸临头,且这种情绪长期存在,干扰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和社交。
焦虑症症状不仅是情绪问题,还伴有身体症状。比如心跳加速,感觉心脏快跳出嗓子眼;呼吸急促甚至困难;肩颈、背部等肌肉紧张酸痛;还有手抖、出汗、头晕头痛、肠胃不适,像恶心、呕吐、腹痛腹泻。此外,患者常被入睡困难、睡眠浅、多梦、早醒等睡眠障碍困扰。
焦虑症的产生原因
生理因素
神经递质失衡:大脑中血清素、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对情绪调节很关键,失衡时易引发焦虑症。比如血清素低,人就容易焦虑、抑郁。
遗传因素:焦虑症有遗传倾向,家族中有亲属患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,个体患病风险会增加,遗传可能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,让人更易受焦虑症侵袭。
心理因素
性格特点:性格内向、敏感、神经质、完美主义的人,更在意外界评价,易过度担忧。他们对自己要求高,达不到期望就焦虑自责。
认知偏差:焦虑症患者常有认知偏差,习惯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想,对未来充满过度担忧。比如面对普通挑战,就觉得自己肯定失败,还会有严重后果,进而产生强烈焦虑。
社会环境因素
长期压力:现代生活节奏快,人们面临工作、学习、经济、家庭等各种压力。长期处于高压环境,身心持续紧张,压力超过承受能力就易患焦虑症。像长期加班、工作任务重,职场人就可能不堪重负患病。
创伤经历:经历亲人离世、失恋、失业、被欺凌等重大创伤,也可能诱发焦虑症。这些创伤会留下阴影,让患者对未来恐惧,即便事情过去很久,相关场景或刺激仍可能引发焦虑。
焦虑症是复杂的精神障碍,成因涉及生理、心理和社会环境多方面。了解其定义和成因,有助于认识和预防。若自己或身边人有焦虑症症状,要及时找专业医生,以便早诊断早治疗。同时,保持良好生活习惯、积极心态和健康生活方式,对预防焦虑症也很重要。